来源:dingka 生物谷过去七年来,来自UPV/EHU的研究者们一直在研究高血压、过度肥胖以及缺乏锻炼的群体的健康状态。最近,他们对这一人群的身体情况(包括体能水平以及一系列的生理性、临床性以及营养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检测。(图片摘自www.pixabay.com)对于某个个体来说,高血压与肥胖症往往是伴随存在的。被研究的群体中有35-45%此前被诊断患有高血压,而肥胖的比例也达到了35%。而仅仅患有高血压症状的比例则相对很低。这也是为什么高血压与心血管的防治要同时进行。性别差异也会影响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实验证据则表明,身材以及心血管呼吸机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影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参与其中。共有两百余名志愿者参与这项研究,其中141名男性,68名女性,参与者的年龄都在24到70岁之间。参与者被要求在静息或压力状态下进行一系列身体指标的检测(包括身体构成,体质以及饮食习惯等等)。经过七年的研究,作者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过度肥胖的人群往往会伴随较高的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中一些重要的疾病指征包括高血压、过度肥胖、高血糖、肝脏脂代谢酶谱异常、系统性炎症、心血管机能受损等等。总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动脉血管脂肪的堆积。此外,尽管女性在饮食方面的表现优于男性,但整体的健康状况却更差一些。最终,作者发现心血管呼吸机能的改善会导致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的降低...
发布时间:
2017
-
10
-
31
浏览次数:188
来源: 生物谷作者:勃林格殷格翰中国本文转载自勃林格殷格翰!十一长假之前,勃林格殷格翰收获了三个创新药同时获CFDA上市批准的捷报,其中之一便是用于治疗致命性肺部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维加特(尼达尼布)。今天要说的正是关于尼达尼布的诞生故事。从分子层面研究药物和疾病,从前,新药研究需要经历大量的实验与试错。而如今,现代药物研究让科学家们能够在理性的基础上开发活性成分,偶尔也能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当今世界,仍然有许多疾病尚无法治愈甚至无法治疗。如今,特发性肺纤维化也位列其中。该病的病因不明,大多数患者会在确诊后的三至四年内死亡。这意味着,相比许多类型的癌症,肺纤维化的预后更差。然而,目前已经出现了两种可以延缓这种严重疾病进展的药物。其中之一就是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发的活性成分尼达尼布,它研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案例,它展示了如今的药物研发人员如何在分子王国寻找治疗严重疾病的全新疗法。 以健康细胞为代价的生长 美国科学家犹大•福克曼(Judah Folkman)在70年代初就曾经提出假设:所有类型的癌症都依赖于血管生成。他的研究旨在通过防止肿瘤诱发新血管的生长,使得恶性肿瘤逐渐萎缩并死亡。这开辟了癌症治疗的新方向。沿着这个新方向,20世纪90年代中期,来自勃林格殷格翰维也纳研发中心的生物学家弗兰克•希尔伯格与来自勃林格殷格翰比伯...
发布时间:
2017
-
10
-
16
浏览次数:97
来源:生物谷作者:towersimper不要让它们的外表欺骗你:顶针般大小的、色彩鲜艳的、粘糊糊的毒蛙事实上携带着我们知道的一些最为剧毒的神经毒素。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离解决一个相关的令人挠头的问题---这些毒蛙如何阻止自己中毒?---更接近一步。这个答案可能对抵抗疼痛和上瘾产生潜在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9月22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teracting amino acid replacements allow poison frogs to evolve epibatidine resistance”。论文通信作者为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后研究员Rebecca Tarvin博士。图片来自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doi:10.1093/molbev/msv350这项新的研究利用一小群使用地棘蛙素(epibatidine)的毒蛙解答了这个问题。为了不被捕食者吃掉,这些毒蛙使用这种毒素(即地棘蛙素)。这种毒素结合到动物神经系统的受体上,能够导致高血压、癫痫,甚至死亡。这些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毒蛙发生的一种小的基因突变,即在组成这种受体的2500个氨基酸残基中,仅3个发生变化,就可阻止这种毒素作用于这些毒蛙自己的受体,从而使得它们对这种毒素的致死作用产生抵抗力。不仅如此,而且在这些毒蛙...
发布时间:
2017
-
10
-
09
浏览次数:101
来源:生物谷 作者:T.shen仅仅在20年前,黄油被认为是影响公众健康的罪魁祸首,其会引发机体胆固醇水平升高,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心脏病风险升高的担忧,如今人们的看法似乎已经被逆转了,而且在真人烹饪节目中似乎每个食谱中都会使用到黄油,到底是什么引发了人们对黄油看法的改变,又是基于什么样的科学证据呢?在国内市场中,很多人会选择购买人工黄油而不是黄油,在一项调查中,有27%的调查者表示每天都会摄入人造黄油,而15%的调查者会选择摄入黄油。那么我们是否需要关注黄油和心脏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吗?是否有任何证据表明,黄油要比人造黄油对于机体健康更加有益?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密切分析一下黄油和人工黄油的组成成分及差异。我们最喜欢的黄油是从哪里传来的?黄油是由奶油加工而成,在制作的过程中,奶油被搅拌直到酪乳从脂质固体中分离出来,这些脂质固体随后就会被漂洗,再加入少许盐分,成型后就是人们最喜爱的黄油了。人造黄油最初是由拿破仑发明的,当时拿破仑将人造黄油作为一种替代黄油的食物来给部队和下层阶级提供食物,人造黄油来源于蔬菜油、β胡萝卜素(上色)、乳化剂(帮助油类和水分充分混合)、盐分和香料(包括乳制固体)。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同时也会被以相同水平加入到黄油中。任何饮食app都会告诉你,相比黄油而言,人工黄油会少含10%至15%的千焦耳热量,但这是否很重要或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每天摄入的量。一项...
发布时间:
2017
-
09
-
25
浏览次数: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