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识分子 王承志 2016-07-26 15:08作者Atul Gawande是一名外科医生、公共健康研究人员和作家,1998年起成为《纽约客》的撰稿人。他兼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医学院教授,并担任医疗系统创新公司Ariadne Labs的负责人。他还创办了非盈利机构Lifebox,旨在提升全球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本文为《纽约客》杂志(The New Yorker)专栏作家Atul Gawande于2016年6月10日在加州理工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如果这所大学已经完成它的工作(我是这样认为的)——你们现在都成为了科学家。抱歉,英文系和历史系的毕业生们,你们也一样。科学并不是一个专业或者一项职业,而是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一种对于通过实验和对事实的观察构建知识和解释宇宙的信仰。问题在于,科学并不是惯常的思考方式,它是不自然且反直觉的。它是需要习得的。科学的解释通常是与神学智慧或经验常识相反。常识会告诉我们太阳在天上移动,冬天户外挨冻会导致感冒。但科学的思维认为这些直觉只是假说而已,它们需要被验证。当我从我的家乡俄亥俄来到大学时,我发现最令我不安的事情是我对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看法有多么错误——无论是自然的世界还是人为的世界。从我的大学教授和同学们那里,我更新了自己的很多观念。我带着这些观念回到故乡,然后告诉我的父母所有他们搞错的事情(他们也乐此不疲)。但即使在那时,我也只是用一套...
发布时间:
2016
-
07
-
26
浏览次数:65
在人类与病魔做斗争的百年时间里,癌症是人类心里永远的痛。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方法可以将部分癌症病人治愈,然而大多数的癌症依旧会让人致命。无数的科学家为了能够让人类从癌症的恐惧中摆脱出来,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但今天一个理论的出现,或许会将所有的努力都打回原形。该理论认为,癌症之所以无法治愈,是因为它是保护人类物种不会变异的方法。在以前,医学界的共识是被损坏的DNA是无法被复制和传递的,因此成为细胞死亡,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即便是损坏的DNA依旧可以被复制和传递,因此这就是癌症很难治愈的原因,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是为了保护人类物种,不会因为DNA变异而变化,从而利用这些损坏的DNA来清除新的可能变异的DNA,所以结果就是患了癌症的人死亡。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的情节,却是事实。根据这项研究,简单来说癌症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人类这个物种的完整性,所以我们在研究癌症的道路上做了很多年的努力但是都无法成功。 这也是为何每次看到有了一个大的进步,结果却又屡屡发生变化,总是失败的原因所在。基于这一个理论,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最佳的办法是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生长,想要完全治愈可能性非常低。据这次研究的主要负责人Petkova教授介绍:“细胞分裂在周期不同阶段,必须要通过四个关键的检查点才能找出癌症的征兆。然而以目前的技术来看,根本无法找到完全解决的办法。一旦错过这几个点,那么就会成长为肿瘤。”另外,Pe...
发布时间:
2016
-
07
-
18
浏览次数:105
来源:环球科学 麦肯·内德高等 2016-07-08 13:56就像城市中的排污系统一样,大脑中也存在着一套用于清除有毒废物的特殊系统。在我们睡觉时,这套系统就会开始工作。人脑的重量仅有3磅(1.36千克)左右,约为平均成人体重的2%。然而,这个器官却消耗了人体20%~25%的能量。在这过程中,大脑会产生大量可能有毒的垃圾蛋白和其他生物废物。成人的大脑每天需要清除7克垃圾蛋白,并用全新的蛋白替换。这个数字意味着大脑每个月会产生半磅(约227克)废物,一年内就能产生3磅垃圾,和大脑总质量相当。人体一定存在某种机制可以将这些废物清除掉,否则大脑无法正常运行。很难想象大脑这样一个可以产生思维、指挥行动的精密器官会没有高效的排污系统。可是直到不久前,大脑的“下水道系统”都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一直不清楚,大脑细胞到底如何处理自身的废物,能处理到何种程度,以及这些废物是否会被转运出神经系统再进行处理。科学家也不知道,为什么大脑并没有进化出把废物传送到肝脏的系统。毕竟肝脏就像是垃圾处理和回收厂一样,专门负责清理身体内的废物。大约5年前,我们开始尝试弄清楚大脑清除蛋白和其他废物的机制。我们还研究了这类机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认知障碍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我们认为废物处理机制受影响时,会诱发这类神经疾病,因为此时大脑中的废物蛋白得不到及时清理,会在细胞周围累积。我们之所以对这个想法...
发布时间:
2016
-
07
-
11
浏览次数:81
来源:健康报 2016-07-01 13:37 近日,在芝加哥召开的“2016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发布的一项研究称,大规模基因组分析表明,利用血液检测筛查癌症、监测癌症发展演变可达到与传统组织活检同样的效果。这项技术有助医生更好地确立诊疗方案,有望成为常规活检的一种可靠替代选项。癌症血液检测是通过分析血液中的游离肿瘤脱氧核糖核酸(ctDNA)片段,对患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监测癌症发展演变。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技术成本低、易操作,并可避免传统侵入性组织活检所带来的痛苦。在这项迄今最大规模有关癌症的基因组分析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5万名癌症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分析,样本涉及50个癌症种类。从血液检测诊断肿瘤 这并非第一次有人提出用血液检测癌症。早在1977年,研究人员就已发现癌症患者的血液循环中存在游离的癌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片段(ctDNA)。“这种DNA片段携带致癌的基因突变等异常特征,包括基因碱基替换、缺失、插入、重排、拷贝数异常、甲基化异常等。但直至近年才确认,外周血中游离的肿瘤细胞DNA片段来自于肿瘤组织中发生凋亡、坏死的肿瘤细胞以及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苏州大学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教授王建荣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ctDNA可望用作便捷的标志物,直接通过血液检测来诊断、监测癌症的发生、发展。不过,想要精准地捕捉血液中的ctDNA并非易事。“因为正常细胞的D...
发布时间:
2016
-
07
-
04
浏览次数:87